原产地:
虎皮鹦鹉原产大洋洲,广泛分布于澳大利亚内陆地区,东部、西南部、北省的沿海地区,约克角半岛、塔斯马尼亚岛也有少数分布。曾引进(包括逃脱的笼养鸟)到许多国家,但绝大部分无法成功顺利生存繁衍,包括英国、日本、美国、波多黎各、香港、巴西、瑞士、哥伦比亚、社会群岛、新西兰、阿曼等国家,可是美国佛罗里达州的族群在1950年时引进后却成功地生存与繁衍后代。
虎皮鹦鹉头羽和背羽一般呈黄色且有黑色条纹,毛色和条纹犹如虎皮一般,所以称为虎皮鹦鹉。
学名:Melopsittacus undulatus
又名:阿苏儿、鹦哥、娇凤,香港人称之为彩凤
虎皮鹦鹉的基本资料
虎皮鹦鹉属于鹦鹉科中的小型品种,其羽毛颜色光艳,性情活泼且叫声清脆、天真可爱、易于驯养,在我国是大众鸟友最喜欢的鸟种之一。头部呈圆,喙部有钩曲,喙上方有蜡膜(多数虎皮鹦鹉的性别可通过蜡膜颜色来分辨)。虎皮鹦鹉腿部比较短,四趾,其中第二三趾向前,第一四趾向后,易于其攀树、攀物。
鸟体为黄绿色;头部后方、颈部两侧、背部上方和翅膀覆羽为浅棕色,每片羽毛均带有黄色和黑色;喉咙和面部为黄色;脸颊下方带有不同程度的蓝紫色,喉咙部分有3个黑色点状;胸部羽毛带有细窄的黑边。主要飞行羽覆羽为浅蓝色;飞行羽为灰绿色并带有浅色的条纹;内侧灰色并且带有白色的斑纹;尾巴上方中央的羽毛为蓝绿色,尖端黑色,内侧黑色。鸟喙橄榄黄色,蜡膜蓝色;虹膜白色。前额、脸部黄色。颊部有紫蓝色斑点。雄鸟鼻包为淡蓝色,雌鸟为肉色。
虎皮鹦鹉平均寿命是7年。体长16~18厘米,体重35克。
虎皮鹦鹉的生活习性
虎皮鹦鹉主要栖息于草原、灌木丛、林区、平原地区和农耕区,平时大多不会离开河岸或是水源太远。虎皮鹦鹉是群聚性的鸟种,平时大多聚集20只甚至数百只,曾经有聚集过25000只的记录,如果受到惊扰,则整群会飞起,在空中转圈且忽然不定向地飞动,然后降落在安全距离附近的树上。平时每只鸟在群体中都有自己的位置,并无阶级之分,偶尔会发生争吵。虎皮鹦鹉平常觅食并没有固定的路线,而是以游牧的方式四处搜寻,白天喜欢在地面觅食,由于身体的羽色和周围环境融为一体,因此相当难以被察觉。虎皮鹦鹉生性十分友善并不怕人,可以近距离接近观察,大多前往牛羊饮水的水槽、池塘、河流、地面上的水坑处活动,通常整群会一起快速的饮水,以避免被掠食者所捕食。虎皮鹦鹉有类似于迁徙的行为,在澳大利亚,每年冬天(6~9月)占据北方,到夏天(9~1月)又聚集到南方。
野生虎皮鹦鹉一般以各种植物的种子、浆果及植物的嫩芽、嫩叶为食,到秋季飞到田间啄食谷物。
喂养虎皮鹦鹉,饲料混合比例为:粟或黍7份,稗子2份,苏籽1份。这种混合的粒料,适于饲喂多种小型鹦鹉,另外加喂矿物质饲料,如墨鱼骨、贝壳等。人工饲养的虎皮鹦鹉、在光线比较黑暗的巢穴内产卵孵化、若巢中光线过强,则孵化效果不佳。一般供给的人工巢箱,由内外两个巢室组成,外巢室具有通向笼舍的巢口,内、外室间的隔板留有洞口相通。内巢室垫锯末或细砂,是雌鸟产卵孵化的地方,巢箱的参考尺寸为:长25CM,宽13CM,高13CM;巢口直径5~6厘米,巢口下缘距巢底6~7厘米。
虎皮鹦鹉的变种
自从公元1900年澳洲生物学家癸格曼德对基因工程的重大发现与突破后,各种虎皮鹦鹉的变种即进入前所未有的多样性,现在共有上千种的变种,再加上它们非常容易照顾及繁殖,所以会如此的普遍。 虎皮鹦鹉人工培育的品种很多,主要从体羽的颜色上区分,一般可分为以下几个类型:
1.波纹型虎皮鹦鹉 国内饲养的虎皮鹦鹉基本属于这一类。体羽颜色斑纹近似原种,有蓝、黄、绿等色,上体布满黑色横纹斑。
2.淡色型虎皮鹦鹉 该类型可分为上体黄色,腹部绿色和上体白色,腹部蓝色两个品系,翅上均有黑色斑点(也有一些没有)。
3.玉头型虎皮鹦鹉 该类型有两个品系,一种头部白色,其他部位体色均为谈蓝色;另一种头部为黄色,其它部位体羽均为绿色。
4.白化型虎皮鹦鹉 该类型有两个品系,全身羽毛为洁白色,眼睛为红色,称为白红眼虎皮鹦鹉;全身羽毛为白色,全身分布有黑色的大块斑,称为云斑虎皮鹦鹉。
5.黄化型虎皮鹦鹉 改类型全身体羽为黄色,眼睛为红色,称为黄红眼虎皮鹦鹉
别名:姣凤、长尾恋爱鸟、石燕、背黄青鹦鹉、鹦哥、彩凤、阿苏尔
野生虎皮鹦鹉一般以各种植物的种子、浆果及植物的嫩芽、嫩叶为食,到秋季飞到田间啄食谷物,家庭喂养可参照这些食物成分给予食物。